春秋花粉季,鼻塞、流涕停不下来?过敏性鼻炎不仅常见,而且正持续困扰更多人群。最新治疗选择已来——了解如何科学应对,找回呼吸自由。
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它是一种由环境过敏原触发、IgE(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临床上,可分为常年性与季节性两种。在我国北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尤为常见,主要过敏原包括蒿属、杨柳及柏科花粉,集中播散于春季(3-5月)和夏秋季(8-10月)。在此期间,空气中花粉浓度极高,导致患者出现频繁打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眼痒等症状,痛苦不堪。
目前过敏性鼻炎的主要治疗方式
四大原则
一、环境控制
尘螨防控:室内湿度控制在50%以下,使用防螨寝具,定期高温清洗床品。
花粉防护:花粉高峰期减少户外活动,佩戴口罩,可配合使用鼻腔阻隔剂。
二、药物治疗
一线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中-重度首选,建议用药不少于4周)、第二代抗组胺药(快速缓解鼻痒、喷嚏,安全性较好)、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改善鼻塞,常联合使用)。
二线药物:鼻用减充血剂(短期使用,不超过7天)、肥大细胞稳定剂(酌情选用)。
三、免疫治疗(脱敏治疗)
适用人群:主要对尘螨或蒿属花粉过敏,症状持续、药物控制不理理想者。
治疗方法:分为皮下免疫治疗(需定期注射,疗程约3年)和舌下免疫治疗(每日含服,需保持依从性)。
禁忌症:包括未控制的哮喘、免疫缺陷、恶性肿瘤等。
四、健康教育
内容包括疾病知识、环境防控指导、规范用药与复诊提醒;
实施分层宣教:加强首诊教育、随访巩固和家庭支持。
尽管现有治疗已覆盖多数患者,不少中重度患者的症状仍控制不佳。同时,传统药物也存在一定局限:如鼻用激素可能引起鼻出血,抗组胺药或有嗜睡、干燥等反应;脱敏治疗虽有效,但疗程长达2-3年,患者依从性挑战大。
小贴士
2025年4月,张罗教授团队在《自然•医学》发表重磅研究,为常规治疗控制不佳的中重度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带来新希望:一种靶向白细胞介素4受体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新型生物制剂,可显著改善多项症状与生活质量,强效控制鼻眼过敏表现,安全性良好,使用方法简便,每两周皮下注射一次。该疗法已于2025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个用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单抗药物,为患者提供全新选择。
贴心门诊服务推荐: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一病区特设【鼻炎与通气障碍门诊】,为您提供专业、个体化诊疗方案。
出诊时间:每周一、周三、周五
欢迎有需要的患者前来咨询,我们愿帮您摆脱鼻炎困扰,重获畅快呼吸!
来源:耳鼻咽喉科一病区 王海威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