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牵头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与发展大会上,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报送的《缩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D2W时间》、《提高静脉血栓栓塞规范预防率》获评中国现代医院管理典型案例,《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获评入围案例。

这份沉甸甸的国家级荣誉,不仅是对医院管理创新能力的权威认可,更是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用实际行动践行“守护生命安全”承诺的生动见证。



本次评选以 “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筑牢医疗质量安全底线”为核心目标,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严格对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联合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组织实施,覆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17个关键领域。
从急诊抢救到风险防控,从流程优化到科技赋能,医院的三项获奖案例,每一个都紧扣“医疗质量安全”核心,用管理创新为患者筑牢“安心防线”。
为心梗患者抢出“黄金时间”: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医院胸痛中心构建“院前预警-院内绕行-术后随访”全流程闭环。通过优化120联动响应机制、推行 “导管室提前激活+患者绕行急诊和病房”的“双绕行”模式,将D2W(患者入院到血管开通时间)压缩至行业先进水平,最短仅13分钟,远低于国家规定的90分钟黄金标准,最大限度减少心肌坏死,为患者生命争取宝贵机会。
为住院患者织密“血栓防护网”:国家连续4年将“提高静脉血栓规范预防率”纳入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医院迅速落实相关要求,搭建“数智化评估”静脉血栓(VTE)防控体系,实现患者住院期间多环节自动触发风险筛查与动态预警,同时医院配套出台多项防治管理措施,编制VTE防治应知应会手册,并强化全员专项培训。通过系列举措,医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率、中高危患者出血风险评估率及预防措施实施率均达到国家满分标准,且获评“全国VTE防治能力建设项目优秀单位”。
为卒中患者打造高效“绿色救治通道”:医院以卒中中心多学科协作平台为核心,成立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通过“先救治后付费”机制、“时间节点追踪”制度打破科室医疗壁垒,组建涵盖溶栓、介入取栓等多小组的救治团队,优化院内救治流程,使发病4.5小时内静脉溶栓率从27%升至88%、6小时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治疗率达100%,让更多患者在“时间窗”内获救,减少残疾风险,助力全国“百万减残工程”。
医院始终以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为立院之本、行医之要,此次三项案例获奖,正是“管理创新服务质量安全”理念的扎实实践。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将以更精细的管理、更高效的服务、更坚实的质量,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守护区域群众健康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医疗机构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