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学科普
首页>信息公开>医学科普

告别手忙脚乱!解决一根管带来的大难题!

发布时间:2025/9/18文字调整

当老人因疾病或手术需要留置导尿管时,很多家属往往感到不知所措。数据显示,约25%的居家留置尿管患者会发生尿路感染,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日常护理不当所引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科学、规范地护理留置尿管,帮助老人远离感染与不适。


01科学清洁

预防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常见误区:

“我每天都用肥皂清洗,应该很干净了。”

事实上,普通肥皂的碱性成分可能破坏尿道口周围皮肤的天然屏障,反而增加感染风险。

正确清洁方法:

频率:每日至少2次(早晚各一),排便后需加洗一次

工具:使用一次性棉球或无菌纱布

溶液:温开水或生理盐水为宜

手法:由尿道口向外环形擦拭,切忌来回反复

特别注意:操作前务必洗手,并剪短指甲,防止划伤和污染


02保持通畅

避免返流与堵塞

尿流不畅是导致尿液返流和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

保持通畅要点:

饮水量:每日1500–2000ml(除非医嘱限制)

尿袋位置:

始终低于膀胱水平

站立时固定于膝盖下方

卧床时固定于床沿下

防折叠技巧:

避免尿管大幅弯折

翻身前先调整管路位置

夜间可用软布垫托,减轻压迫

实用建议:在床边安装挂钩,便于调节尿袋高度。


03妥善固定

防止意外脱出保持通畅

约5%–10%的患者会发生尿管意外脱出,其中80%其实可以预防。

专业固定方法:

材料:医用抗过敏胶布或专用固定贴

位置:

男性:大腿内侧

女性:大腿上1/3处

更换频率:每2–3天或胶布不粘时及时更换

活动提醒:

起床时先坐稳再缓慢站立

翻身时用手轻扶导管

穿着宽松衣物,避免牵拉

禁止行为:切勿使用别针类物品固定,以防刺破导管。


04识别异常

早发现、早处理

依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疗指南》,以下为感染常见信号:

警惕这些表现:

尿液变浑、带血或呈深黄色

散发刺鼻氨味或腐臭味

体温>37.5℃,或伴有下腹/腰背疼痛

尿量骤减甚至无尿

出现寒战、食欲差、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

应对建议:出现任一症状,请立即就医,最好携带24小时内尿液样本。


05进阶护理

提升生活质量

尿袋更换:

普通尿袋:每周2次

防返流尿袋:每周1次

更换时关闭出口阀,防止污染

洗澡安排:

使用防水敷贴保护接口处

尽量选择淋浴,避免盆浴

洗后立即擦干导管及周围皮肤

饮食调理:

推荐蓝莓、蔓越莓(防感染)

限制咖啡、酒精(减少刺激)

补充维生素C(助酸化尿液)


06心理关怀

同样重要

留置尿管易导致老人自卑和焦虑,家属宜采取下列措施:

选用隐蔽型尿袋,搭配专用收纳包

鼓励老人参与适度的社交活动

定期检查皮肤,预防压疮

耐心倾听他们的忧虑与不适

护理口诀一览:

“一清二通三固定,四察五护心安宁”

清:科学清洁

通:保持通畅

定:妥善固定

察:观察异常

护:全面护理

心:心理支持


重要提醒

尿管需定期由医护人员更换(具体间隔请遵医嘱),切勿自行拔管或更换!

通过科学的护理,留置尿管的老年人同样可以享有舒适、有质量的生活。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疗专业人员。细心关爱,从科学护理做起。


来源:泌尿外科 李梦雅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