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医生变成患者,当护士穿上病号服,医疗服务的温度该如何衡量?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用一场“假如我是患者”主题演讲比赛给出了动人答案。院领导韩晔、徐翠英、杨怀玉、王爱华、张庆、李哲、王琰出席比赛,各党支书记、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参赛选手亲友团、行风专员观看比赛。
为深入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医德医风传承教育工作要求,严格对标《河南省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60条(试行)》《医德医风九项倡议》等核心要求,举办此次演讲比赛。通过“换位思考”激发全院医务工作者对医德医风建设的再认识、再实践,推动医德医风建设走深走实,助力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韩晔院长指出,此次活动是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年”的重要举措,通过以赛促学、以学促干,将医德医风建设融入医疗服务各环节,为打造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严谨的现代化医院注入新动能。

纪委书记王爱华指出,本次比赛以“转换视角,倾听心声”为主题,全院职工通过换位思考,深入探讨患者在就医全流程中的需求与期盼。活动共收到29部原创作品,涵盖临床、医技、行政、后勤等多个岗位,形成了全院参与、全员思考的浓厚氛围。





参赛作品紧扣主题、角度新颖。医学影像科的《假如冰冷的机器有了温度》聚焦检查流程中的人文关怀,心血管内科的《当我的护士服变成病号服》通过角色互换展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儿科的《假如我是患者》则提出了“多一句解释、多一个微笑”的服务理念。



比赛采用三级评分机制,确保公平公正。经过角逐,儿童康复医学科董晨晨荣获一等奖,儿科刘亚娟、人力资源部李玟娣、医学影像科韩爱花荣获二等奖,神经内科三病区王慧珍、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刘洋利、肝胆胰腺外科刘磊磊、妇科二乳腺外科血管外科二病区护理单元刘璐、急重症医学部孟祥博、医学影像科王浩楠荣获三等奖。获奖作品将拍摄成视频在医院各平台展播,并纳入医德医风宣传教育素材库,优秀选手还将作为“行风建设宣传员”开展科室分享和岗前培训。
未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将持续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深化医德医风建设创新实践,以优质医疗服务守护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