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在医疗急救的战场上,每一秒都关乎存亡。近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急重症团队成功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一名触电长达15分钟、呼吸心跳骤停的电击伤患者,最终不仅被从死亡线上夺回,更实现康复出院,未遗留后遗症,堪称医学救援的奇迹!
惊魂一刻
维修作业不慎触电,生命悬于一线
2025年8月2日,李先生(化名)在维修作业中,不幸遭遇电击,强电流瞬间穿过心脏,导致其当场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生命岌岌可危!现场人员第一时间实施心肺复苏,并紧急拨打120求助。
院前急救
抢占“白金十分钟”,与死神拼速度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侯寨分院(42号急救站)接到出诊指令后火速赶赴现场。途中,急救医生张晶多次联系电话求助人未果,立即与120指挥中心确认,得知调度员正电话指导现场人员进行胸外按压,在详细了解情况的同时,急救团队已全面做好抢救准备。
抵达现场后,急救团队迅速评估:患者确已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此时距受伤已过去15分钟!医学上常说“黄金四分钟,白金十分钟”,心脏骤停超过10分钟再开始心肺复苏,生存希望极为渺茫。急救人员没有放弃,持续进行胸外按压、连接心电监护、开放气道、球囊辅助通气、建立静脉通路、除颤、气管插管、吸痰、呼吸机辅助通气……一系列抢救措施紧张有序地进行。
终于,心电监护显示患者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从抵达到恢复生命体征,仅用时11分钟,从死神手中夺回了生命!患者随后被紧急转运至郑大五附院EICU进一步治疗。
生命护航
EICU精准治疗,守护生命之光
患者转入EICU时仍处于极端危重状态:休克、昏迷、持续四肢抽搐。
EICU团队迅速开展全方位救治:
1高级生命支持,全力维持组织氧供与血液灌注;
2早期脑保护措施,减轻脑细胞损伤与脑水肿,为神经功能恢复争取可能;
3精准对症治疗,联合神经内科制定个体化镇静、镇痛及抗癫痫方案,防范二次损伤;
4综合支持治疗,营养心肌、营养神经、抗感染等多管齐下,助力组织修复。
在EICU日夜不停的精心治疗与严密监护下,患者病情逐步趋稳:血压恢复正常,致命性心律失常未再发生,抽搐得到控制。
重获新生
促醒+康复,助力患者回归正常
生命体征稳定后,治疗重点转向促醒与康复。停止抽搐48小时后,团队谨慎下调镇静镇痛药物剂量。令人振奋的是,患者神志逐渐清楚,未再发生抽搐,随后成功拔除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为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高压氧科加班为其进行急诊高压氧治疗,有效改善脑组织代谢。
历经20余天系统治疗与康复训练,李先生最终康复出院,未留下后遗症!
锦旗致敬
救死扶伤,不忘医者初心
为表达深深的谢意,康复后的李先生专程为参与院前急救的侯寨分院(42号急救站)医护人员和郑大五附院(16号急救站)EICU团队送来锦旗。这不仅是对医务人员精湛医术与无私付出的高度认可,更是对生命得以延续、家庭再现完整的由衷感激。

▲ 侯寨分院(42号急救站)

▲ 郑大五附院(16号急救站)
急重症医学部秦超主任表示:“患者的康复,是我们急诊人不断前进的动力,也是我们投身医学事业的初心。这场生命拯救充分体现了医院急诊团队过硬的技术实力、高效的协作机制与成熟的抢救体系,为患者争取了最宝贵的生机。”
这例极高危电击伤患者的成功救治,完整呈现了院前急救—急诊—EICU无缝衔接救治流程的高效性与多学科协作在急危重症中的核心价值。
从高级生命支持到精准脑保护,再到早期康复介入,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急重症团队的智慧、汗水与对生命的崇高敬畏。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将继续以精湛医术创造生命奇迹,以仁爱之心守护万家安康!
来源:急重症医学部 张晶 张婕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