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疗动态
首页>信息公开>医疗动态

12岁少女突发“老年病”,多学科联手击退“脑卒中”

发布时间:2025/11/12文字调整

12岁,本该是在阳光下奔跑、在教室里朗笑的年纪。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却让花季少女言言(化名)坠入深渊。

下肢疼痛、口角歪斜、肢体无力、意识模糊……这些看似与青少年无关的“老年病”症状,竟在短短一小时内接连发生。一场与死神的极速赛跑,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悄然上演。


第一幕:生死时速,急诊通道的闪电响应

“医生,救救我的孩子!”清晨,郑大五附院急诊科的宁静被焦急的呼救打破。接诊医生发现,12岁的言言病情极为罕见且危重,初步判断为急性脑梗死。


640_副本

▲ 入院时脑血管造影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医院立即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神经内科一病区田小瑞医生火速抵达现场,经紧急评估,确诊“急性脑梗死”。然而,一个严峻的挑战摆在面前:言言未满18岁,不符合常规溶栓指征。生命通道,似乎被堵上了一道门。


第二幕:绝境逢生,多学科聚力打通生命之路

面对僵局,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机制。神经内科紧急联系神经外科梁威医生团队进行会诊。经过缜密评估,团队当机立断,为言言量身定制了最佳手术方案——“脑血管造影+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


640 (1)_副本

▲ 手术后脑血管造影

640 (2)_副本


在精密如绣花的手术中,介入团队精准定位,成功从言言右侧颈内动脉取出了一条近10公分的血栓!这条“元凶”的现形,瞬间疏通了堵塞的生命航道。手术成功,言言被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后续生命支持。


第三幕:拨云见日,精准溯源与康复奇迹

术后第二天,言言意识转醒,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原本无力的左侧肢体也开始恢复力量。她从重症监护室转回神经内科一病区,在赵源征主任、田小瑞医生团队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下,康复奇迹一天天显现:从吐字不清到说话流利,从卧床不起到独立行走。


640 (3)_副本

▲ 田小瑞医生查房


更令人欣慰的是,在医护人员的暖心开导下,言言逐渐走出了疾病的阴霾,脸上重现花季的笑容,她甚至信心满满地计划着出院后重新拿起心爱的乒乓球拍。


640 (4)_副本


【深度科普与警示】

青少年为何会突发脑卒中?

元凶竟是“房颤”!

言言的康复令人欣喜,但一个巨大的问号萦绕在众人心头:为何脑卒中会找上如此年轻的孩子?追根溯源,病因并不在脑血管,而在心脏——言言此前已被查出患有“心房颤动”(简称房颤)。

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虽多见于老年人,但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它好比心脏的“电路系统”出了故障,导致心房无法正常收缩,而是不协调地乱颤。

房颤如何引发脑卒中? 当心房“不工作”时,血液容易在心房(尤其是左心耳)淤滞形成血栓。这种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血流“乱跑”,最常堵塞脑部大血管,造成心源性脑梗死。这类脑梗死往往发病急、症状重、预后差。


专家提醒

警惕信号,防患于未然

神经内科专家提醒,公众应学会识别房颤的“六大信号”:

1.心悸感:感觉心跳加速、不齐,或如“心跳漏拍”。

2. 脉搏异常:自测脉搏时感觉强弱不等、节律紊乱。

3.运动耐力下降:轻微活动即感气短、呼吸困难。

4.易疲劳:日常活动容易感到疲劳,体力大不如前。

5.胸闷胸痛: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或胸痛。

6.头晕昏厥:时常感到头晕,严重时甚至出现一过性昏厥。

一旦出现上述信号,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健康生活,科学管理

对于房颤患者及高危人群,专家建议: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情绪稳定,避免激动。

控制体重,坚持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

彻底戒烟,严格限制饮酒。

避免摄入过量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的饮品。

最重要的一点: 严格遵守医嘱服药,定期复查随访,这是预防卒中、守护生命的关键。

言言的故事是一个生命的奇迹,也是一次沉重的警示。脑卒中并非中老年人的“专利”,它可能潜伏在任何一个看似健康的身体里。

郑大五附院通过这场成功的多学科联合救治,不仅挽救了一个花季生命,一个家庭,更向社会传递了关于“心脑同治”与“疾病年轻化”的重要健康知识。健康无小事,警惕早预防!


来源:神经内科一病区 赵源征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