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疗动态
首页>信息公开>医疗动态

“不开胸、不停跳”,心内科三病区成功独立完成高难度TAVR手术

发布时间:2025/10/11文字调整

近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董守仁主任介入团队成功为一名70岁高龄、高危的男性患者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该患者被诊断为“主动脉瓣多发钙化、重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手术全程仅用时不到两小时,术后第二天患者已能正常下地行走。此次手术由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介入团队独立完成,标志着在复杂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上迈出关键一步,实现了技术能力的新跨越。


什么是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是指因多种原因导致主动脉瓣开放受限,造成心脏向全身泵血受阻、血流量减少的一类心脏瓣膜病。该疾病可引发心、脑及全身多器官严重症状,预后较差,死亡率高。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高龄退行性瓣膜病患者日益增多。其中,与年龄相关的老年钙化性主动脉瓣病变已成为最常见类型,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步上升。


主动脉瓣狭窄的症状与危害

主动脉瓣狭窄属于进展性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而一旦出现症状,病情往往迅速加重。典型症状包括憋气、胸闷、胸痛、头晕甚至晕厥,严重者可发生猝死。对于已出现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外科或介入换瓣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若不积极干预,患者2年生存率将低于50%,5年生存率不足20%。


不开胸换瓣:TAVR微创技术

传统外科开胸手术(SAVR)曾是主动脉瓣病变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手术风险高,许多高龄、合并心肺功能不全或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无法耐受。TAVR手术则通过微创介入方式,为这类中高危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与SAVR相比,TAVR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等显著优势。


开胸手术SAVR

需在全麻、体外循环及心脏停跳下进行,创伤大、风险高、并发症相对较多,术后恢复周期长。


微创手术TAVR

仅通过腿部血管穿刺,将介入导管送达心脏,植入人工瓣膜以替换病变瓣膜,实现“不开胸”完成换瓣,具备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


TAVR技术三大亮点

01创伤较小:无需开胸及心脏停跳,仅经股动脉穿刺即可完成瓣膜植入,大大降低手术风险。

02精准高效:手术时间通常为2–3小时,术后患者主动脉瓣压力阶差显著下降,血流动力学迅速改善。

03康复迅速: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数日后便可出院,极大缩短住院时间。


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主任董守仁主任医师指出:“TAVR是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可的尖端微创介入技术,对手术团队的技术水平、医院的综合实力、多学科协作及影像支持均提出极高要求。此次心血管内科三病区成功独立开展TAVR手术,充分展现了科室在相关治疗方面的专业能力,也体现了医院多学科协作(MDT)平台的整体实力。”

未来,TAVR技术将惠及更多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以微创方式为高风险患者开辟生命通道。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方能助力患者重获健康心跳,拥抱优质生活。


来源:心血管内科三病区  苏艳东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