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疗动态
首页>信息公开>医疗动态

清风拂患心,热枕护髓缘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的温情守护

发布时间:2025/8/26文字调整

640_副本


炎炎夏日,热浪灼城。在这酷暑之中,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二病区移植病房传来喜讯——一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刘叔叔(化名),在经过严苛的入仓准备和回输后的精心护理后,各项指标稳步恢复,终于成功出仓!这份康复的背后,不仅凝聚了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闪烁着护理团队无私的奉献与恪守廉洁的医德光芒。


入仓

药浴中的坚守与抉择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和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在于采集患者完全缓解期的造血干细胞,在大剂量化疗/放疗清除病变细胞后,将干细胞回输体内,重建健康的造血与免疫系统,从而延长生存期甚至实现治愈。这是一段艰难的征程,而“入仓”,就是这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入仓”前,患者需进行彻底的药浴,尽可能清除体表病原微生物,降低后续因免疫力极度低下导致的感染风险。刘叔叔进行药浴的同时,护理团队也面临着严峻考验:盛夏高温,移植病房完全封闭,异常闷热。药浴后患者毛孔张开,极易受凉感冒——这对即将进入“免疫空窗期”的他来说,十分危险。

“不能开空调!”血液内科二病区夏雪娇护士长毫不犹豫。为确保药浴效果,防止感冒,她与同事们毅然关闭空调,在高温密闭的环境中全程陪伴、协助刘叔叔完成药浴。汗水浸透隔离衣,护目镜模糊不清,呼吸也变得困难,护士小刘甚至几近中暑。正是这份酷暑中的坚守,为患者的“种子重启”之路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红包背后的“退”与“守”

刘叔叔深切感受到护理团队家人般的关怀与付出,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于是通过微信向夏雪娇护士长转去一笔“感谢费”,聊表心意。

但这条转账被夏护士长当即婉拒。“刘叔叔,您的心意我们领了。您能顺利出仓、重获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这果断的“退回”,不仅是医护人员高尚职业情操的体现,更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动诠释。血液内科二病区始终坚定不移贯彻“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热忱守护健康,用清风维护医患关系的纯洁。


穿越“免疫荒漠”的精心护航


640 (1)_副本


成功入仓只是开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将经历艰难的“造血重建期”与“免疫空窗期”。此时患者免疫功能几乎为零,身体如经历“内部风暴”后的“荒漠”,极度脆弱,易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精心的护理,是患者能否安全度过此阶段、走向康复的关键。血液内科二病区医护团队高度重视,为刘叔叔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与护理方案:

无菌屏障,层流防护防感染:严格执行移植病房环境消毒,所有物品彻底灭菌。加强口腔、肛周护理,实时监测体温及感染指标,降低感染风险。

精准营养,荒漠中的补给站:针对患者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减弱,及时指导制定高能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所有食材精挑细选、严格灭菌,并及时予以肠外营养支持,保障热量供给。

身心并护,点亮希望之光:面对移植过程中的孤独、焦虑与恐惧,护理团队不仅是身体的守护者,更是心灵的慰藉者。她们耐心讲解治疗进程,鼓励患者表达情绪,以温暖的言语和专业的陪伴帮助刘叔叔树立信心。

细致观察,捕捉生命信号:24小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出入量、皮肤黏膜及导管情况,任何细微异常都逃不过她们敏锐的双眼。正是这份“明察秋毫”,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了关键依据。


640 (2)_副本

640 (3)_副本


科主任王业生主任医师与主管医师巩洪涛副主任医师随时与患者沟通,密切关注病情细微变化,帮助缓解紧张情绪,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为整个移植过程保驾护航。


汗水铸就生命,清廉守护希望

在医护人员精心守护及刘叔叔本人不畏艰难的共同努力下,他的白细胞、血小板等关键指标稳步回升,顺利渡过免疫空窗期,造血系统成功重建!今天,他带着康复的喜悦和对科室医护人员深深的感激,顺利出仓!他动情地说:“是你们精湛的医术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我最脆弱的时候给了我温暖和力量。感谢你们纯洁无私的付出!”

炎夏终会过去,但医护人员用汗水浇灌的生命之花、用清廉守护的职业荣光,将永远熠熠生辉。血液内科二病区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秉持“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清正的医风、精湛的医术和精心的护理,为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继续书写更多生命的奇迹!


来源:血液内科二病区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