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疗动态
首页>信息公开>医疗动态

告别“颈”箍咒,为您的颈椎“松绑”!

发布时间:2025/8/22文字调整

低头族、久坐党注意!

手麻、脚软、头晕目眩?

可能是你的颈椎在“求救”!


近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科一病区

成功开展颈椎后路双开门减压术,

以微创方式有效解决椎管狭窄问题,

助您告别疼痛,重新“挺直腰板”!


一、什么是颈椎“双开门”和“保盘复原”手术?

不妨把你的颈椎椎管想象成一个变得狭窄的房间——增生韧带、骨刺如同堆积的杂物,不断压迫脊髓神经。

与传统“拆墙”式手术不同,“双开门”手术更像是在房间后壁巧妙开出两扇推拉门:通过精细打磨椎板形成可活动的“门轴”,扩大椎管空间,有效减轻神经压迫。同时该术式能降低椎间盘内压力,改善局部生物力学环境,为组织自我修复创造有利条件。不仅较大程度保留颈椎稳定性,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二、真实案例分享

肖先生(化名)曾长期被四肢麻木、写字颤抖、行走不稳困扰,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持续加重。经过多方求医,来到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经颈椎核磁检查显示:C3-C7节段严重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严重受压。


640_副本

▲ 术前MRI


医生提醒:神经损伤不可逆,一旦拖延,甚至轻微跌倒都可能引发高位截瘫!幸运的是,肖先生及时就医,脊髓尚未发生不可逆损伤。

经过研究讨论建议手术治疗,李永革主任医师团队为他施行了颈椎后路双开门手术。术后1个月,肖先生发来视频欣喜反馈:“终于能稳健行走,再次紧握家人的双手!”


三、这些情况提示保守治疗可能无效

1. 神经压迫症状显著:如手脚无力、肌肉萎缩、行走时有“踩棉花感”,说明脊髓或神经根受压严重。

2. 保守治疗超3个月无效:规范使用药物、理疗、牵引等方法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3. 椎间盘脱出/游离:脱出的椎间盘组织无法通过保守治疗“归位”,需手术清除。


四、手术关键步骤

1. 精准暴露:俯卧位,颈后正中作约12cm切口,逐层分离,直达椎骨。

2. 双开门减压:

精磨钻在C3-C7椎板两侧打磨出“门轴”;

轻柔撬开椎板,分离粘连韧带与脊髓;

同步进行止血处理。

3. 重建稳定:

采用微型钛板+螺钉固定,术中透视确认位置;

喷洒生物材料+覆盖可吸收防粘连膜;

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640 (1)_副本

▲ 手术示图

QQ截图20250822081253

▲ 术前MRI                                                   ▲ 术后MRI


术后影像显示患者椎管空间明显扩大,脊髓压迫解除,四肢麻木症状消失,肌力逐渐恢复,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640 (2)_副本


五、技术优势

微创安全:保留椎板结构,减少颈椎失稳风险;

效果持久:减压彻底,复发率低;

恢复更快:术后3天可戴颈托下床,约2周基本自理;

保盘复原:促进椎间盘及周围组织恢复,有效缓解神经压迫。


术后康复小贴士

佩戴颈托2–4周,睡眠时可取下;

避免剧烈活动,康复需循序渐进(3–6个月);

在康复师指导下逐步增加活动强度;

即使康复,也需保持良好姿势,预防复发。


来源:骨科一病区 胡鹏程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