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对多数人是享受,
但对有些人却可能是“生死挑战”。
你可能不知道,在我们身边,
有这样一个群体——吞咽障碍患者。
对他们来说,每吃一口饭、每喝一口水,
都可能伴随着呛咳、窒息
甚至肺炎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帕金森、
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性疾病的高发,
以及高龄卧床老人的增加,
吞咽障碍人群正迅速扩大。
这不再是一个小众问题,
而是关乎无数人生活质量和尊严的大事。
一、什么是吞咽障碍?
简单说,就是“吞不下去”或“吞得不对”。
我们平时轻松完成的吞咽动作,其实是一场精密的多器官协作:口腔、咽喉、食管……任何一环出错,都可能导致食物“卡壳”。
比如:
总觉得食物堵在喉咙
喝水容易呛,咳嗽不停
只能吃糊状或流质食物

二、别忽视!它的危害远超想象

误吸→肺炎:
食物或口水误入气管,反复引发肺部感染,严重可导致呼吸衰竭。
营养不良:
吃得少、喝得难→体重下降、免疫力暴跌。
心理打击:
“吃饭如打仗”,焦虑、自卑、拒绝进食……甚至陷入抑郁。
三、怎么办?科学应对是关键!
1. 调整饮食形态
固体→打碎成泥(如南瓜泥、肉糜)
液体→加增稠剂(避免直接喝水、清汤)
推荐软烂、顺滑、不易松散的食物
2. 坚持吞咽康复训练
口腔操:鼓腮、吹气、伸舌、弹舌
冰刺激:用冰棉棒轻轻刺激咽喉壁
空吞咽练习:反复练习吞咽动作
3. 借助高科技辅助
吞咽电刺激仪:用微弱电流激发肌肉活动

▲ (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
4. 调整进食姿势
坐直!稍低头!背挺直!
千万不要躺着吃!!!
喂食注意:
慢!小口喂、确认咽下再下一口
饭后保持坐位30分钟以上
一旦呛咳,立即停食、轻拍背部
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如果你或家人正面临吞咽困难,别放弃希望,也别独自硬扛——尽早寻求帮助,科学康复、慢慢改善。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康复医学科 李 颖
党委宣传统战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