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学科普
首页>信息公开>医学科普

被忽视的“隐秘疼痛”——慢性盆腔痛

发布时间:2025/8/13文字调整

"生完孩子两年,每次夫妻生活都像上刑"

"坐下开会超1小时,下腹就像压着块石头"

这些真实患者自述的背后

隐藏着一个医学名词

慢性盆腔痛(CPP)


640_副本


不同于偶尔的腹痛,CPP是持续半年以上的"钉子户疼痛",全球每5位女性就有1人受其困扰。它像盆腔里的"隐形警报器",稍受刺激就会拉响——可能是久坐后的酸胀,性生活时的刺痛,甚至无缘无故的持续钝痛。


这些症状可能是CPP的求救信号

1、疼痛表现:多为钝痛、胀痛、隐痛或牵扯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刺痛或烧灼感,疼痛程度时轻时重,劳累、情绪波动或性生活后可能加重。

2、伴随症状:常伴有排尿异常(如尿频、尿急、排尿时疼痛)、排便不适(如便秘、排便时盆腔痛)、腰骶部酸痛。女性可能出现性交痛,男性可能伴随会阴部不适等。

3、全身影响:长期疼痛还可能导致失眠、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形成“疼痛——情绪低落”的恶性循环。


QQ截图20250813080958


如何治疗慢性盆腔痛

1、物理治疗:盆底肌康复训练(如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改善肌肉功能;热敷、超声波理疗等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

2、药物治疗:根据疼痛类型,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炎症痛,抗抑郁药或抗惊厥药调节神经敏感性,必要时短期使用镇痛药。

3、心理干预: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调整对疼痛的认知,缓解焦虑,打破“疼痛-情绪”的恶性循环。

4、生活方式调整:适度运动(如瑜伽、快走)、避免久坐、规律作息,减少盆腔区域的压迫和刺激。


预防胜于治疗

1、积极防治盆腔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盆腔炎等疾病反复发作,降低盆腔组织慢性损伤风险。

2、重视盆底健康:产后、术后及时进行盆底肌修复训练,避免肌肉功能异常;长期久坐者定时起身活动,放松盆底肌肉。

3、管理情绪与压力:保持良好心态,通过运动、倾诉等方式释放压力,避免焦虑情绪累积。

4、及时处理急性疼痛:出现盆腔急性疼痛时尽早就医,避免病情迁延转为慢性。


慢性盆腔痛虽“难缠”,但并非无法应对。它需要我们既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也重视心理状态的调节。如果被反复的盆腔疼痛困扰,别独自忍耐,及时就医并配合综合治疗,都能有效缓解症状,重拾生活的舒适与轻松。


记住

请别让“难以启齿”耽误了治疗

科学应对

才能摆脱“隐形的困扰”

重拾幸福生活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盆底疾病诊疗中心   党国伟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